CCBot/2.0 (https://commoncrawl.org/faq/)

<要培養鑑定和鑑賞實力,有什麼比到博物館中學習還快的呢?>---鄭文昕(Distinction獎)

2024-08-22

FGA51 課程心得

筆者算是本科生,從學生時期一直對寶石鑑定充滿高度興趣,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曾修習過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和光性礦物學等與寶石學相關的課程,也曾使用過偏光顯微鏡、RAMANICP-MSSEM等高階儀器做過專題研究,只是那時候一直沒能有機會參加鑑定課程及考試,心裡角落的拼圖一直沒完成,沒想到二十多年後因緣際會下終於能接觸到FGA課程。平心而論,個人對於礦物和岩石的辨認算是還可以,但對於寶石鑑定這個行業生態和加工領域卻是相對陌生的,尤其對於刻面寶石,始終還是有某種程度的距離感,因此特別找這個機會來實現以前想達成的目標。

  由於工作上有機會接觸到業界很多頗具優良聲譽的寶石鑑定專家、學者及好朋友們,發現他們大都是從吳老師這邊打下基礎訓練出來的,當然也有一些源自其他訓練中心的好朋友,也都非常優秀且各有所長。筆者在權衡了師資專業性、寶石樣本資源數量、大眾交通便利性以及各方鑑定師好友極力推薦等因素後,選擇了具有地質專業背景和豐富實務經驗的吳老師這邊來學習FGA課程,以便未來如果遇到地質和高階儀器鑑定實務等問題時,可以直接就教老師交換意見和溝通,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慶幸當初做的決定是對的,筆者最後也如願以償,收穫滿滿。

  其實在進修前,筆者就思索著,若想要快速學習寶石鑑定、累積經驗並通過考試,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大量、系統性的閱書與鑑定練習。換言之,若能多鑑定一顆寶石,經驗就會比別人多一點,知識豐富程度及經驗數量與質量將會決定鑑定功力及能力。心想既然如此,那就應該直接找一個典藏標本數量與博物館同等級的地方好好待著,想辦法沉浸其中學習,讓自己每天都進行實戰鑑定,就比較有機會達到目標。坦白講,我就是看上這裡的學習資源,因為有地質學本科的吳老師和非常豐富的樣本資源,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這裡擁有不同等級與不同時期的儀器設備,教材中有提到的設備都幾乎都可以完整對應學習,在實務上非常有用。而在吳老師引領下筆者也很快地進入狀況,學習FGA過程中算是非常順利,再加上學長姐經驗分享,光憑這點在FGA訓練上真的是無可挑剔了,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是令人興奮。

  蒙吳老師之邀,在此綜整分享一些個人學習FGA期間的心得與淺見:  

一、正確觀念的培養

  過去筆者的觀念是最好能擁有一個寬敞明亮的環境和擁有最新、最棒的儀器,這樣學員一定就能學的又快又好,但這種「享受」觀念在一次跟吳老師閒聊之後發生了轉變,筆者發現自己必須要調整一下這種「倚賴性」思維,因為老師的目標是希望訓練出來的人要具備「眼力」、「背景知識」和「實戰經驗」,這樣才不會受限於實驗室環境,也就是訓練你用最少成本完成任務;換句話說FGA候選人要懂得「適應環境」,將來在外採買交易,才能在有限資源和環境下做出最佳判斷,儘可能用隨身的鑑定工具例如一支夾子和一只放大鏡搞定。

  有幾次看到老師鑑定刻面寶石,都只瞄了一眼,或手心掂一下重量,再用普通的夾子和放大鏡,就確定結果,就算比較困難的也頂多再用顯微鏡看一下就搞定,而且老師還會補充說明寶石常數以及相關鑑定案例等資訊,筆者心裡甚是佩服,因為當時我還在想著要用鑑定包內什麼工具來鑑定,結果搞了半天都沒老師快狠準。

  坦白說筆者以前實驗室待慣了,老是認為用高階儀器檢測不就搞定了,何必學這些,把寶石樣本帶回再慢慢分析檢測不就正確無誤了?殊不知這方法在寶石採購和鑑定上完全行不通,筆者確實忽略了「高階儀器和實驗室環境無法帶著走」的問題。自此之後,筆者開始放下過去始終以高階儀器為標準的一些思維,在學習觀念上轉變成儘量不倚賴儀器的學習為主,並開始留意分析不同環境場域,特別是光源、亮度和色溫等,也試著學習在不同的環境下來觀察寶石,這些學習對筆者來講確實都是重要的基本功,也成為未來能成功通過考試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要想著念,不用搶著念

  由於每個人的客觀環境和時間條件不同,讀書的習慣和技巧也因人而異,但主要原則像是其他FGA前輩們都有提到的,要多善用零碎時間,也就是要想著念,但不用搶著念。

  從死背硬記到融會貫通,都需要內化時間,每個人內化時間都不一樣,因此自己要想辦法去縮短和解決這內化過程時間;每當筆者念不下去心裡覺得苦時,就會想著如果連老師這個年紀都能記得住這些寶石常數,那身為後輩的我們實在是沒什麼理由和藉口說記不起來,一想到這個筆者就會很汗顏的繼續去翻書念下去。

三、閱讀考官報告

  從閱讀考官報告可以瞭解,這課程不僅教你寶石領域知識,同時也要求候選人應具有正確的行銷觀念和態度,以及應持有的職業道德。此外,考官們對於歷屆試題也會給出一些回答範例或是思考方向,閱讀這些報告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收穫。有趣的是,不同的考官對於類似題目的建議回答方式會有重點相同但期望考生表達方式和論述廣度各有不同的情形,這也就意謂著GEM-A希望FGA候選人必須要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換言之,理論考試申論時採取背誦(複製貼上)課本的內容方法並不推薦。

四、適時參考課外資料,從多元角度切入

  個人在讀書習慣上會先找相關參考書籍或文件,並儘可能找齊。教材中或多或少會碰到無法領會的地方,這時筆者會去看參考資料,真搞不明白時,才會去請教老師和學長姐及同學;跟前輩們比起來,現在網路上甚至還有相關影片和照片可看,資訊非常充足,筆者唸書累時就透過看一些寶石採礦和加工的影片來放鬆心情;此外,透露一些秘密給大家,其實筆者也看過舊版的教材,黑白印刷搭配少得可憐的照片,讀起來非常辛苦,心中常暗自佩服過去的前輩們,真不曉得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相對於目前的全彩的教材內容,真的是輕鬆很多了。

五、儘可能與朋友、同好們多聊天

  什麼?我是來考照的,怎麼會是來交朋友的?由於考試回答方式在於測驗你是否可以向一般人或朋友介紹如何鑑定寶石並提供背景知識,因此可以利用聊天機會來練習表達及描述能力。例如,可否為親友或客戶介紹一下什麼是石榴子石?若每種寶石都能夠聊個十分鐘以上而不詞窮,考試時便應該都可以寫的出來,這可以幫助答題的組織架構;當然,要能聊一陣子前勢必要先把課本內容熟記,講不出來的話就代表你和寶石還不太熟。重點是,不管有沒有考過你都可以交到朋友,而這些朋友或許是你未來的客戶或夥伴,不要搞到考不過又沒交到朋友,那損失的就不只是時間和金錢了。

六、在有限時間內,把你對於寶石的熱愛具體表達出來

  FGA理論和鑑定考試都需要大量書寫,很多FGA前輩常常提醒要多做書寫練習,但筆者當初把時間多分配給實務鑑定反而輕忽了這部分的練習,在考試做答時因為長時間握筆書寫而產生手指嚴重酸痛,持續的酸痛導致後面書寫做答速度變慢,書寫速度往往跟不上心裡整理出來的論述,這點過來人一定都能深刻瞭解,特別是高級理論考試時;由於筆者缺少書寫的練習,因此考試時在答題的佈局和版面的配置上自己都覺得凌亂,看著答題本上潦草的字跡,當下真的擔心閱卷考官會因為看不懂而失去分數。因此,建議多拿筆練習答題和製表或製圖,這對考試會非常有幫助。

七、調整自身體力和耐力以應付長時間考試

  建議再擠出時間運動和健身,並調整良好飲食習慣來提昇自己體力和耐力,這對應付考試絕對有正面效果。由於筆者十幾年前曾考過單一科筆試就達六小時的CISSP國際考試,也考過國家地質技師考試,雖然已逾大叔級年紀,但在長時間的考試經驗和耐力上算是還可以適應,但對於之前沒有長時間考試經驗的人來說,這種過程真的會非常累人,特別是心情壓力也會跟著變大。因此在學習期間,最好也能針對這個考試屬性來調整自己身體狀態,讓自己在考試前達到最佳的體能狀態,身體靈活了腦袋自然清晰,答題也會更加順暢。

八、多做鑑定練習,自然熟能生巧

  吳老師這邊的樣本真的非常豐富,舉凡教材中提及到的經典型樣本,到特殊例外的樣本,甚至教材中沒提到的也都有,寶石樣本的檔次則從拍賣會等級、專櫃級、小資級到平易近人的路邊攤等級都有,種類和數量驚人,真的不怕你看,只怕你看不完。筆者曾好奇的問吳老師,就算要補充FGA課程額外內容,似乎也不用準備那麼多樣本呀?吳老師告訴我他這樣做其實有很多考量,除了博物館蒐藏計畫外,還有兩個重點:第一,老師想傳授提供的不僅只是FGA課程內容,而是真正是寶石學;其二,中心應該要模擬和提供一個與珠寶市場相同的實務環境給FGA候選人練習,以便培養出來的學員未來能直接與業界接軌光聽到這兩點就再次衝擊筆者的內心,也更加慶幸選對了地方。

九、保持滿滿的正能量

  以前筆者常會挑剔礦物岩石或寶石的損傷或劃痕,並且用很爛、很差或品質很糟這類的種形容詞來形容,而個人認為的「缺點」,在寶石鑑定領域中都會以中性的角度視其為一種特徵性質,亦即純粹的「證據」,簡單比喻來說就像是科學鑑識工作。這觀念實在是太棒了,像是看到一位客戶或朋友,要把他或她的頭髮長短、單雙眼皮、有沒有戴眼鏡、高矮胖瘦等特徵描述出來,再厲害一點就把對方生日年齡、近視幾度或身高體重都記下來,並儘可能把其「優點和特色」形容出來,所以,在學習FGA過程中即便會有考試壓力,但它回饋給你的絕對會是滿滿的正能量。

十、考試部分經驗

(一)考古題

  有些比較厲害的前輩是前一個月才開始閱讀考古題,筆者認為,除非是全天都有念書的時間者,否則半工半讀者因可讀書複習時間較少,所以建議還是早點看比較好,況且早點知道考題類型和回答方式並沒有壞處,但有些前輩和老師是建議書本念熟了再來看考古題比較好。其實也都好,或許是我工作關係讀書時間並不充裕,因此想早點看早點練習,但基本上平常的作業若都有照老師要求期程好好想好好寫,基本上應該不成問題。

(二)網路考試

  由於家裡網路比較順暢穩定,因此我大部分網考是在家裡完成的。當然考試前務必要先請學長姐分享一下網頁選單和如何輸入等操作方式,以及作答時間掌控技巧,這樣比較不會因為不熟悉網考系統操作造成自己緊張失常而吃了悶虧。此外,中文翻譯有些小地方會因看不懂而讓你有拳頭硬起來的感覺,但這些問題筆者其實有幫忙記錄下來回饋至Gem-A,未來看不懂翻譯的問題應該會減少許多才對。

(三)鑑定考試

  因為想多看多累積經驗,因此大約在考試前三個月,筆者心裡就已做好鑑定練習規劃,每週至少進行3050顆以上的寶石鑑定練習;直到考試前一個月,已經練習到利用肉眼和手感就可將各種可能性收斂至正確結果,剩下只是再用其他常規儀器再確認篩選一下,心裡目標是將正確率提高至九成以上,應該才有機會通過考試。這段期間,筆者也強迫自己記憶各種寶石常數,想說到時候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直接寫出判定結果,不用再浪費時間查表確認。

  高級鑑定考3小時,筆者先花了一個小時半完成ABCD各組鑑定,剩下時間則進行各組寶石複測並補充先前有所遺漏的部分。例如有些原石和刻面寶石在外觀上有損傷的、有刮痕的甚至有破損的,都應該要確實畫圖標出,因為這在實務上非常基本而重要的工作;而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包裹體在寶石中存在的空間位置和特徵,或在先前鑑定疏漏掉的細節都加以補充上去。其實筆者在繪製刻面寶石技巧上並不是很好,像筆者班上就有位同學是專攻寶石設計的高手,還有前一期有一位具有藝術和設計背景的學姐在這方面就真的專業許多,我覺得實務上都應該再加強學習,才能精益求精。

  鑑定考試時筆者在D組遇到了兩顆比較特別的寶石,因此額外花了比較多時間才決定答案,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下:

  一顆明顯具有鈷光譜的深藍色寶石,光看顏色就知道是鈷玻璃,但不同方向下觀察到的鈷光譜略混雜著其他吸收線,顯微鏡下具有明顯的小氣泡存在,刻面和腰部也都有些刮痕,折射率落在玻璃範圍,但陰影並不是那麼的明顯好辨認,偏光鏡下也是全暗,但心中百分百確定是鈷玻璃,只是筆者對於鈷光譜中還混雜著其他吸收線感到有些疑惑,因為之前看過的藍色鈷玻璃並沒有帶有其他的吸收光譜。時效問題先把結果暫定為鈷玻璃,把標本還回,在答案卷註記下來提醒自己要進行複測,然後照自己進度鑑定其他的寶石,這樣也才不會佔用到同學鑑定時間。

  為了解決心中疑惑,在全部各組鑑定完後進行在第二次複測時又輪到這顆了,這次想在顯微鏡下看個仔細,結果在顯微鏡下翻轉後發現某個位置會泛著一圈外形不規則且帶有極淺的粉紅色,非常不明顯,此時心中一喜一憂,喜的是找到關鍵證據了,憂的則是自己之前怎麼沒發現而且剩下時間不多,還得重測冠部折射率和重新繪圖才行。後來發現,這顆石榴石頂二層石做工真的非常精細,由於冠部的石榴石佔比真的非常小也非常薄,從冠部正上方及側面看都是深藍色,沒有特別注意到真的不會發現,就算用側面打光,在肉眼和十倍放大鏡下真看不太出來,趕快再把它拿來再測一次折射率,確定那薄薄的一小部分確實是石榴石,也因此才會有之前在折射儀和分光鏡下觀察到的光學現象。最後十分鐘,筆者重新撰寫鑑定報告,並將鑑定結果從「鈷玻璃」改為「石榴石頂二層石」。

  另外一顆是深綠色的寶石,折射率1.67和雙折射率0.025落在透輝石範圍,加上其他分析數據均直指目標物為「透輝石」,其實沒什麼問題,但筆者發現它具有鉻光譜特徵,此時心中猶豫了,到底是要寫「鉻透輝石」還是「透輝石」呢?因為我確定教材中並沒有特別指出「鉻透輝石」的光譜,這可能超出教材範圍,但鑑定出有鉻光譜,理應詳實加上結果才是,若答案沒寫「鉻透輝石」似乎又說不過去,心中怕萬一沒寫,會不會失去關鍵分數?掙扎之下最後筆者還是以「鉻透輝石」作答繳卷。後來考完請教老師和同學,老師說寫「透輝石」應該就可取得分數了,心中大石頓時放下。其他的寶石例如祖母綠、電氣石、玻充紅寶石等特徵都很明顯,有按步就班學習的人應該都可以秒答,不會太困難的。

小結

  筆者把學習FGA想像成武俠小說裡的主角正要上山學一門武功,而武林界又有少林、武當、峨眉、崑崙、崆峒等各大門派,也都各有特色,而這裡就好比少林寺,藏經閣裡秘笈一大堆,各個老師也都身懷絕技,雖然老師們會傳授你武功並幫你打通任督二脈,但蹲馬步這些基本功自己還是得要好好練,奠定好基礎再把技巧融會貫通後就可以去打木人巷和十八銅人陣,通過考試的就能下山創業服務社會,或是像有些前輩們開宗立派繼續投入鑑定領域,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總結以上心得,想跟各位說明的是,這裡具有博物館等級的寶石樣本蒐藏量,加上擁有寶石鑑定實務、教學經驗及地礦知識底蘊非常深厚的師資群,甚至還可連結遍佈全國龐大的校友群資源,可謂優秀鑑定師們的搖籃與發源地,特別提供給有興趣想要成為真正有實力且專業的寶石鑑定師們哦!

wu.chaoming fga888 (02)2731-4174